心理健康进学校
金粟镇社区卫生服务站 刘洪
当前,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困扰与障碍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下降,学校常规的思想教育工4F5C作已经难以应付,各类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已越来越显得必要。
作为社区卫生站的一名执业医师和心理咨询师我应学校的邀请,于2006年9月开始进入学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几年来,从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入手,对一百余名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较详尽的心理普查,共建立心理档案一百六十多份。针对其中10例在有当前学校中小学生中常见的情感缺损、应激障碍、精神障碍性等三类心理问题的儿童展开心理辅导工作,获取了一些有价值的辅导对策。
关键词:缺损家庭 认知引导法 应激障碍 一、留守儿童中缺损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护理 缺父亲或缺母亲的家庭对儿童身心发展往往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儿童心灵遭受创伤,形成身心发展和学习障碍问题。在建档的一百六十多名儿童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存在身心发展和学习障碍问题,其原因多为家庭情感缺失。 九岁女生刘某,父母离异,离异前不断激烈争吵,双方谈到孩子由谁抚养时,相互推托,甚至其中一方还向孩子说出:“不要跟我,跟着我就叫你去讨饭。”把夫妻双方的不满和怨恨发泄到孩子身上。父母离异之后父母都在外面工作,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两个老人也把对前儿媳的不满恶语相加,整天向孩子唠叨,并强制孩子不认其母,断绝来往。其间母亲也曾来探望孩子,但爷爷奶奶则在事后对孩子施以打骂,弄得母亲不敢再次探望,女儿也不敢再见母亲。 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矗着阴影,我在与孩子的谈话中发现问题后,加强了对孩子的心理疏导,采用认知引导法。用舒缓语调讲出的“某某同学,要知道,你的父亲和母亲都很关心你,很爱你!他们常打电话找老师了解你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情况。由于他们双方性格冲突太大,生活压力太大,他们分开了,但对你的关心和爱是不变的,希望你理解他们。我们学校的老师们也同样关注着你,希望你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让孩子认识到父母虽然离异了,依然关爱着她。之后,我和班主任老师到孩子家做爷爷奶奶的工作,阐明厉害关系,肯定了他们对孙女的爱,开导老人应该采取正确的家庭引导,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惑。如今,这个孩子在学校、家长的关爱下,冲淡了父母离异造成的阴影,已由一个沉默寡言、成绩平平的学生转变为性格开朗、学习拔尖的优秀生,本期还当上了班长。 针对此类缺损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给学生充分的爱抚。家庭亲人和学校老师都要给缺损家庭学生更多的爱护,以补偿孩子失去的爱,使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得以修复。父母的爱是真挚无比的,能给他们无穷的力量,但缺损家庭的儿童,既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这种爱,那么其他的有关亲人、老师及同学对他的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弥补,成为鼓励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迈进的动力。 2、一般采用认知引导法,用充满温暖的语言和舒缓的语调进行心理辅导。“良言一句三冬暖”,温暖的语言是关爱的前提,与缺损家庭学生交谈中配以舒缓的语调,给学生以信心和热情。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缺损家庭学生由于遭受不幸,心情压抑,性格内向,甚至不喜欢与外界交往,为此,家长和老师要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以培养积极情绪和优良性格。 4、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转移情感。缺损家庭的学生由于心灵受了创伤,往往心情忧郁,家长、老师应设法转移其消极情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培养他们的各种兴趣和某种特长,如学器乐、唱歌、美术、书法等,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一旦学生在生活中有了兴趣爱好,有了追求目标,情绪就会乐观,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受到锻炼,意志日益坚强,可促使其从消极、悲观情绪中摆脱出来。 5、老师应教育家长“文明离婚”。目前不少离婚的父母离婚前争吵、反目,离婚后还继续互相仇恨,不相往来,把怨恨发泄到孩子身上,使孩子不胜痛苦。美国心理学家波斯诺特在《父母与子女》一书中提出这样的主张:“离了婚的父母虽然已经不是夫妻,但是最好的办法是继续做好孩子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幸福着想,离婚后继续关心子女,离婚前也不应在孩子面前相互诋毁、仇恨,以免刺伤孩子的心灵。如何把离婚对下一代造成的心灵创伤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很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应激障碍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应激障碍是指由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起异常心理反应所导致的障碍。心理学研究显示,在强烈事件发生后,亲人亡故、灾难事件的经历、目睹,都会对人的心理、生理产生很大的冲击和影响,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身心疾患。 在10名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中,有两名为应激障碍。其中生张某,母亲上吊自杀前对她说:“妈妈要走很远的地方去,你要听话,照顾好自己。”并将身上一百多元钱全给了她。而孩子却是第一个发现母亲死亡现场的人。由于该生目睹母亲上吊的场景,加之人们见状时的议论造成的恐怖气氛,使其产生害怕、恐惧心理。表现为运动木僵性,目光呆滞,不言不语,对外界刺激反应较慢,严重影响该生的心理发展。如不及时矫正,易导致身心发展缓慢或停止,引发各种情绪认识和人格问题,甚至出现生命危机。 为此,我制定了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方案和教学建议。心理辅导中让其叙述当时场景,我用理解和关爱的目光,缓慢、略带沉重的话语中讲:“我很理解你,也很遗憾。你的母亲也许是生活压力太大,也可能是生病了,一时想不开,走上了绝路。但有一点可以相信,她是爱你的!因为你是这世上她最亲的人,她绝对不会伤害你,你信吗?” 并给学生所在班级的老师提出教辅导育建议:老师们多叫该生的名字,鼓励其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如跳绳、踢毯子、跑猫猫等让他在与同学交往中,在运动中淡化心中的害怕,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该同学面色红润了,讲话多了。 一段时间后,我再次对她进行心理辅导。“你还害怕吗?”“不怎么害怕了。” “为什么?”生沉默未答。“因为你长大了,明白了其中的许多道理,你说是吗?”生点头承认。辅:“你父亲在外做什么工作?”“不知道。”“那我就布置给你点任务,关心一下你爸爸在做什么工作,并让他多注意安全和身体健康。”目的是让这相依为命的父女俩的关爱互动起来,在相互关爱中身心健康成长。
三、“哑巴”实为自闭症,即儿童孤独症 年已九岁的学生毛某在学校不说话、不做作业、不出教室玩耍,一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目光呆滞,不与同学接触,甚至调皮同学将其耳朵拧出血也不出声,有的学生就叫他“哑巴”。这是一例典型的自闭症患儿。 这是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一种发育障碍,患者活动刻板,行为异常,绝大多数智力低下,且发育障碍将终身陪伴患者。经了解该生父亲九岁才开始说话,生性胆小,成年后适应新环境能力差,病因应与遗传因素有关,用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话讲是“心理防御机制过强”。而他的防御则以无言、漠视来对待身边所发生的一切。我们所要做的是积极引导训练,让其多与其他孩子接触,在玩中增强信心。家庭训练也很重要。 治疗方法是教育训练为主,药物为辅。针对孩子对学校这个新环境适应性差,我与班主任讨论暂时放弃对学习方面的要求着重在生活、娱乐活动方面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让其父母从吃饭、洗手、穿衣、摆放碗筷开始训练,并每天两次以上叫其名字,说:“你是能够说话的,我们知道你能听懂我们说话。”目的是反复强化患儿他能听懂话,并能说话。在学校,我每天让同校的该生表弟,也是唯一能带他玩的小朋友,下课和午休时带他到操场上玩。 经过半年的训练,孩子基本能与其他同学到操场上玩耍,在家里也能讲话了,还能在家里的晒坝上写上课时学习的拼音、生字等。 综上所述,问题学生和留守儿童除特殊原因外,大多是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没有达到正常发展,当他们与父母的这种依恋关系的正常发展过程被中断时,导致了对世界的安全感、信任感没有建立起来,以后他对社会的态度也容易趋向消极。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让饱受情感饥饿和心灵创伤的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发展心理学与你 [英国] 朱莉娅、贝里曼 著 北京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