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行的第二个法则是“随缘行”。生活是在随缘中实现,心理也在随缘中成长。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缘去生活,依照自己的因缘成就人生。“嫉妒是愚昧的,模仿毁了自己”,把握自己的经验、知识、环境和个性,如实地发挥,不跟别人比较,就是“如来”的生活。
人最忌讳生活在比较和嫉妒的“闲事”里,因为它使人情绪紊乱;也最忌讳模仿,因为它抑制了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人只有“不求名利不求荣”时,才能实现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好的自我肯定;唯有随缘去发挥潜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喜悦和成功的人生。
达摩揭示的第三个禅法是“称法行”。称法就是根据佛法的指引去生活。佛陀对生活的实现提出三个条件,即戒、定、慧三学。戒即戒律,它至少有两层意义:一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二则训练正确的情绪习惯。
生活都是由一系列的具体目标组成;为了达到目标必须具备某些能力,而每一种能力都要扎根在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习惯上。无论你的工作是什么,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情绪习惯,失败的风险就很大。无论你的年龄如何,没有好的生活习惯,灾祸随时可能闯进你的生活之中。于是良好的习惯成为生命的护法神,也是生存的条件。
第四个禅法是“无所求行”。生活的本质是实现而不是需索。实现者充满丰足、喜悦和光明的意义;需索者的心态总是饥饿和匮乏。实现的生活,一切具足;挑剔需索的态度,处处烦恼不安。
无所求即是空,亦是放下。从我们来说就是把一切虚幻放下时,不一味索取,我们开始真正去实现自己,这样就有了成就。然后,他还要把成就拿来同大家分享,在自我实现的同时奉献社会,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在放下和实现的过程中成长。
生活在商海里的人,你是有所求的。没有所求你又何必去经商呢?但你依旧能做到“无所求行”。 禅家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里所说的“长空”不是“空无”, 不是完全无所求,而是指“放下”。
长空就是放下一切虚荣、成见、偏见和贪婪,甚至要放下知识,放下过去经验所带来的刻板观念。当你放下这些障碍时,你就能自由的创造。生活的本质是,自己必须把手中握着的“尘土”放开,然后才可能张开你的双手,握取生命的“明珠”。当你放下手中紧握的一切,才有可能觉悟到心灵的宁静。
你的内在世界有它自己的味道,有它自己的芳香,有它自己的光芒,而它们全然地宁静,巨大的宁静,永恒的宁静,从未有过任何噪音,也将永远不会有任何噪音,那儿语言不能够到达,而你却能通过 “长空”达到那种境界。
诚然,心智的成熟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选择的过程,而非我们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状态,人不会满足于自我平衡、内心和谐和没有任何压力的状态,只有当人严守戒律,富于智慧地去对待困难、处理问题时,他才是最满足、最幸福的,他的生活也才最有意义。我们每时每刻为之努力的,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人若不能为自己建立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健全的生活习惯,就等于失去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