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头攒动的地铁站,车来车往的高速公路,一手拿着早饭一手拿着公文包的都市白领,有时候会觉得这世界像是被按了快进键的电影,飞速地运转着,飞速到让人失去表情。而被这飞速运转裹挟着的,还有一群患了“焦虑症”的人和他们各种各样的焦虑。
“一打开邮箱就看到几十封未读邮件提示,每次看到就想瞬间把它们都消灭掉!” 供职于一家IT公司的小薇说,“IT行业中女性非常少,有时候觉得压力很大,经常会莫名哭泣,一上班就喘不过气来,胸闷,头疼。但在大家面前,却总想要表现得优雅淡定。”
像小薇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有些人是“周一焦虑症”,一到周一,面对排山倒海的工作、会议、任务就会觉得压力大得要抓狂。
小薇的大学同学小慧在公关公司工作,经常要全国各地到处跑项目,有时候一个月有大半个月的时间都在出差。
或许因为长期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中,小慧对交通安全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我一坐交通工具就幻想各种事故。坐汽车想到爆炸或者车祸;坐火车想到脱轨;在飞机上会担心飞机突然撞上一只鸟而出事;在轮船上就想到漏油沉船。坐的时间越长,我就会停不住地在想,自己快把自己吓死了。”
小慧的焦虑还不是最出奇的,在豆瓣的“焦虑症”小组里,焦虑的原因之五花八门,几乎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每天睡觉的时候感觉头顶离天花板好近。闭上眼又觉得自己快要被墙压倒了。”“我是多痣的人。生过孩子之后长了一颗小痣,并且里面有发炎的迹象,很怕是得了什么大病。看到平常没注意的小痣就心慌气短。”
小薇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了, “那段时间,一打开word的空白文档我都会有种莫名的焦虑……整个人变得异常敏感,看到电脑屏幕上反射回来的影子都会分散我的注意力。每天看到一坨坨未处理的任务,没来得及看的文件,未回复的邮件,都会有种莫名的恐慌感。我不知道如何快速安排好这一切,一会儿觉得先做这个会快一些,一会儿又想先做那个可能会更快些,而时间往往就在这之中溜走了。第二天上班时看到未做完的工作会产生更大的焦灼感。经常在夜里睡觉时惊醒,或是莫名地哭泣。一个人在办公室时,总会眼泪止不住。”长此以往,小薇去看了医生。
查了资料之后,她知道自己可能患上了广泛焦虑症,需要心理咨询伴随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能会伴有嗜睡。“医生说我必须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多花些时间在这上面,不然会恶化。”小薇不得不为此先将自己的工作放在一边,定期去看心理医生,充足睡眠、健康饮食。
像小薇这样的“广泛焦虑症”患者,通常无法停止忧虑,即使他们明知道自己杞人忧天或操心的事不过是“芝麻绿豆”。而这些在旁人看来“芝麻绿豆”的事,往往让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掀起惊涛骇浪。
小慧每一次发病时,会不自主地憋气,像是有濒死的感觉,全身发抖。看了医生才知道,自己患 的是“惊恐障碍”——焦虑症的另一种。
“把同事吓得够呛,根本没法正常工作,而且那种感觉实在太难受。我宁愿辞职治好病再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工作5年以来,小慧第一次给自己放了假。同时加入了豆瓣的“焦虑症”小组。她立即觉得自己像是找到了组织,“最近刚查出‘惊恐障碍’,立马辞职在家呆着,有想爬山调理的豆邮一个吧。可怜的孩子们,我们需要互相温暖……”
渐渐地,小慧发现,这些在现实生活中要么眉头紧锁要么内向自闭要么有着社交障碍的人个个都变成了话唠,大家积极地交流着彼此的处境。
“当初耽搁了好多年,还以为是低血糖……希望病友们不要讳疾忌医,早些治疗,早些康复!”
“医生也说我是焦虑。你们有惊恐症状发作吗?讨论讨论吧,我不想一个人战斗啊。”
小慧发现,在豆瓣的小组中,有许多关于药物治疗效果的讨论,但最多的还是寻求互助的声音。
“原来大家都想要通过交流彼此的处境来寻求安慰或共鸣。还有许多同伴公布自己的邮箱或QQ号码,建立QQ群,希望通过互助来治愈焦虑症。”
小慧正在接受心理咨询和药物疗法双管齐下的治疗方案,但她更期待能够通过与有着相似经历的病友们相互分享,帮助彼此走过这一段黑暗的日子。
当压力接近,各种“死线(deadline)”袭来,很多人都会有紧张不安等情绪。不过通常情况下,这种紧张的状态并不构成疾病,相反作为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反而能够促进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当焦虑感过了界
但是对于有一群人来说,焦虑感逾越了安全的界限,并且开始持续半年以上地影响困扰生活的正常进行,这时候就需要倍加小心了。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事件,他们心中充满了过度的、长久的、模糊的焦虑和担心。
换句话说,他们的焦虑感已经远远超过了引起焦虑的“压力源”实际存在的水平线,而向一个没有止境的方向飞速冲去。这个时候,他们可能就已经陷入了焦虑症的泥淖之中。
焦虑症对人健康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从心理角度来说,焦虑症会让人莫名地产生紧张感,缺乏安全感,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焦虑症还会引起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容易出现惊恐反应。
这让人会变得过分机警,心中像是装了一只不受控制的“胆小鬼”,时不时就要大张旗鼓地发作一下。
焦虑症让人对压力和生活中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大大下降,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它不仅侵害心理健康,还会伴随着出现一系列明显的身体反应:失眠、身体紧张、呼吸困难、心跳加速、胸部发紧,那是因为体内的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发生了紊乱。
焦虑症是否真的已经影响到大多数人的生活了呢?
尽管人们在不同年龄段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压力,却不是所有人都会患上焦虑症。
心理学研究发现,患焦虑症的人和其他人相比,更容易产生不健康的认知世界的方式。他们拥有一套潜在会触发焦虑症这枚地雷的行为规则。
一般来说,当事情的结果和预想不一致,也就是碰到心理学上称为“认知不协调”的状况时,大部分人都会尽量采取方法换种思维,以便在两种矛盾事物之间取得协调,或是我们所说的“阿Q精神”,让自己心里舒坦一些。
但容易患焦虑症的人则偏向固执,他们对事情往往有更加悲观或灾难性的解释。他们是一群抑或缺乏自信,抑或对自己期望过高的人,导致实际情况往往和他们的期望不一致,而他们又不能很灵活地找到协调的方法。如果这时他们又没有积极的应对方法,焦虑症就很容易在这时乘虚而入。
女性天生爱担忧
心理学家推测,女性更容易受到焦虑症困扰的原因和女性生性比较爱担忧有关。
最近发表在美国《儿童发展》的一项研究就表明,女性从小就对过往的负面事件对未来可能造成的坏的影响有更大的担心,女性会经历更频繁和更严重的忧虑,感知到更多的风险,对不确定性有更大的忍耐,她们也要比男性体验到更高的焦虑感。
这项研究还发现,女性的儿童和成人都会更多地担心,过去引起负面事件的人或动物会在新情境中对新的主人公“故伎重施”,她们对整个负性事件可能会影响到未来事件的担忧也明显多于男性被试。女性的这种“担惊受怕”的心理模式,长期以往可能会引发更多焦虑症的可能。此外,女性的荷尔蒙会导致情绪的波动,这也是造成两性焦虑症差异的可能生物原因。
另一方面,女性更喜欢倾诉和向医生抱怨自己的情绪烦恼,相比于男性的沉默寡言,这使得她们的症状更为明显,从而使她们更容易被诊断为焦虑症。
对于大众来说,如果发现最近压力增大,不妨通过参与各种运动及娱乐活动,迅速减轻焦虑,及时排遣不愉快情绪。同时,要及时与人交流,千万要避免“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对于已经患上焦虑症的人来说,“认知疗法”可以有效地,通过慢慢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法来获得解脱,改变不现实的想法。在这其中,通常会通过慢慢接触到引发焦虑的“源事件”,一点点暴露的方法来减少对焦虑源头的担心,从而摆脱焦虑症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