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不再像人们印象中那样“皮实”了。一些老师不敢批评男生,因为“回答不出问题时,他们露出极其尴尬的表情,要是再说上两句,看起来马上就要哭了”。
“有些男孩娇滴滴的,行动扭扭捏捏,比女孩还要胆小怕事,而有些活泼好动、敢冒险、敢质疑的男孩却被看成问题孩子。”在孙云晓看来,男孩“全面溃败”乃至趋向“女性化”的现象,已成为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
一天,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到心理咨询中心,孩子白白嫩嫩,大眼睛,穿件花衫,医生都以为是小姑娘。可他妈妈说:“我们家孩子是个小子啊!都快7岁了,仍爱和女孩子们一起玩,从来不和男孩一块玩。最近发现他总是动用我的化妆品,偷着戴我的耳环,对着镜子自我欣赏。”
原来孩子入学前是寄养在奶奶身边,家里一直没有女孩,奶奶见他从小生得俊俏,就扮成闺女来疼爱,给他穿裙子。该上学了,才不得不换成男装,但孩子的“男子汉”气质却已尽失。
一般来说,二、三岁的孩子往往对自己的性别认不清,他们喜欢鲜艳的色彩,如给小男孩扮女装他也很乐意。随年龄增大,正常情况下幼儿开始喜欢与同性孩子一起玩,再让四、五岁的男孩穿花裙子往往会遭到抗拒。
而造成孩子“性别扭曲”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家长想要儿子的却生个女孩,喜欢姑娘的又偏生了个男孩。所以就会在心理上给自己一种安慰,把孩子装扮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另外一种情况是,还有些家长为了省事,给孩子穿姐姐们的旧衣服,往往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什么是男女,随便穿什么,有什么关系?”正是家长的疏忽,导致孩子发展中的某些缺陷。
婴幼儿接触的世界主要是家庭,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言传身教都会被孩子模仿,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所以,家长们一定不要忽视婴幼儿的服装,从小就要有明确的性别概念,让他多与同性接近。对男孩子,要给予他更多的父爱,爸爸要多和他接触、交谈,陪他一起玩。因为孩子总是喜欢处处模仿父母,男孩子大多喜欢在行为上模仿父亲,这样,男性的性格就容易形成。
相关:
在我国的一些城市里,可以看到这样的离奇景观:不少小男孩儿在其长辈的刻意虑缀下,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性格爱好,朝着女性化倾向迈进。尤其逢年过节抑或双体日,放眼大街小巷及公共娱乐场所,时常可见小男孩着花衣,甚至浓妆艳抹。为此,尽管一些心理专家和社会工作者接连通过媒体,吁请人们提防这股不正常风气的蔓延,但依然挡不往有些家长看来似乎颇为时髦的浪潮。
对有男孩女性化倾向的青少年,要积极治疗。
首先,要到医院进行检查看是否是先天性原因,如果是就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其次,对后天形成的心理疾病要进行心理治疗。要教育孩子努力改变异性的行为,强化自身性别行为;在与人交流中,表现出自己性别的气质;注意模仿同性言谈举止,逐步丰富自己的个性;强化对自己性别及其相应行为的认同和喜爱,逐步克服自我异性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学校还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孩子的心理障碍进行及时的疏导和指导。
综上所述,无论是家长还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要重视培养男孩子大智大勇,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阳刚性格。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个家庭的和谐温馨,我们要努力构建一个充满阳刚精神的和谐社会,要让每一个男孩子充满阳刚与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