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在线咨询 网上挂号
中心首页 中心介绍 新闻动态 咨询快照 心理专家 咨询指南 健康知识 咨询留言 企业EAP 教育培训
焦虑 强迫 恐怖 神经衰弱 歇斯底里 性心理 抑郁 危机干预 疑病 人格障碍
社交恐怖症案例
成都情感驿站   2012-01-13 13:02:27 作者:罗天凡 来源:成都心理咨询 文字大小:[][][]

社交恐怖症案例分析

社交恐惧

    摘要:本文结合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通过对杨某进行scl-90自评量表的测验及咨询交流进行评估诊断,然后运用常见心理咨询技术,提出解决杨某社交恐怖症心理咨询方案,最终达到帮助杨某克服社交恐怖心理,实现正常的人际交往。 

咨询技术:认知领悟;系统脱敏的行为疗法、家庭关系治疗与精神分析技术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情况:杨某,女,十九岁,某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自一个小县城,既往健康状况与咨询史:该来访者既往身体健康,没有得过大病,也无明显躯体疾病,未进行过心理咨询。 

    二、来访者自述和个人陈述 

    她认为自已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病。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最怕接触男生,即使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出现,也会不知所措。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她急切地问:“老师,请她快点告诉我,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样才能克服怪毛病呢?” 

     三、原因分析 
  (一) 个体原因: 
   (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社交试焦虑水平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象来访者这样的大一学生神经兴奋性较强,容易受环境作用而变化,青春发育开始时社交焦虑的水平会有所上升。这也是该年龄学生的成长问题。 
   (2)认知水平能力。来访者对人际交往性质的认识程度、对人际关系的预测程度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程度,直接影响到其社交的恐怖水平。另外对个人能力的估价低于对人际交往难度的估价时,也会加重焦虑情绪。 
   (3)人际技能。在一般情况下,性格外向、活泼开朗者、从小有碍更多人际交往体验的个体具有较强的交往技能。而缺乏交往技能和处理不同环境的人际经验,像来访者这样的大一学生极易产生慌乱现象,以至于不能有效地与人分享快乐、承担痛苦,从而增加交往的焦虑甚至恐怖程度。 
      (4) 他人的反应。神色慌张而羞怯,动作僵硬,面谈中眼神不敢直视对方。 

     四、评估与诊断 

     经过对求助者进行通过scl-90自评量表的测验及咨询交流,结果显示:因素项f1躯体化f2强迫f3人际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f10其它T分1.1; 1.2 ;3.8 ;1.4 ;2.3 1.2; 1.3 ;1.6 ;1.2 ;1.3  对照scl-90国内常模(成人),可以显著地看出杨某的人际敏感分明显偏高,焦虑分次之(因子分一般应低于2分,3分以上表明有相当严重的程度)。 

观察印象:动作缓慢,神情紧张疲惫,多汗,低头、目光游移、躲避对视,话语少,低语调、语速稍慢、断续,开始交谈时语音有颤抖。思维、逻辑有层次,衣着得体、化妆适度,有礼貌、频繁使用敬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但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人交往困难,将应对窘迫不合实际的夸大,惧怕与领导交谈,不敢对视别人的目光。在上述交往中,求助者害怕在人面前面红耳赤、语无伦次,伴有显著的心悸、气短、出汗,紧张焦虑和植物神经症状。为此,该求助者对自感难以应付的人际交往和预期事件采取反复持续的回避行为。持续时间长,恐惧内容泛化。病史初起可追述到幼年期,有焦虑性人格基础。该求助者对上述症状有病感,认为不可思议,但克制不住,主动求治。在既往病史中,未见该求助者酗酒、药物中毒、脑外伤史。医院检查结果排除脑及躯体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病因。综合上述资料,可排除精神疾病。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惧怕在正常人际交往场景中的近距离目光接触,有意回避,行为退缩,影响社会功能; 

2、夸大潜在危险,过分关注自身躯体症状,联想中引发紧张和焦虑,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 

3、自知恐惧感过分,不合乎情理,但不能自控与消除,有苦恼、痛苦体验;

4、不能接纳自己的弱点,缺乏自信,失去生活目标。

     分析她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中的对人恐怖症。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具体目标是指导来访者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加深对自己心理问题来源的认识,降低人际敏感程度和焦虑强度;最终目标是指导来访者克服社交恐怖心理,获得正常健康的人际交往。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方法和原理

     认知领悟疗法:是通过解释使求治者改变认识、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由中国大陆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首创,是依据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原理与中国实情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相结合而设计的。心理动力学疗法源于心理分析,故认知领悟疗法又称“中国式心理分析”、“钟氏领悟疗法”。咨询中要用符合病人生活经验的解释使病人理解、认识并相信他的症状和病态行为的幼稚性、荒谬性和不符合成年人逻辑的特点,这样可使求助者达到真正的领悟,从而使症状消失。认知疗法常用的治疗技术如下:
  1.改变求治者的现实评价。大家知道,人在药物作用、疲劳、意识清晰度下降或过份警觉的状态下可以出现感知歪曲,从而影响现实评价,如“草木皆兵”。在异常认知方式的影响下,同样可以出现现实检验的错误。如固执病人,把别人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认为与自己有关。
    正常人能够区分主观与客观、假设与现实;在接受假设以前,知道先对假设进行检验。如果二者混为一谈,如焦虑病人把任何风吹草动都视为危险信号。还有的病人虽然进行了检验,但只接受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证据,拒绝与之相反的证据,以致患者的认知评价不能正确反映现实。要帮助患者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让病人充分认识到自己认知的局限性,施治者可直接或间接地向患者运用认识论的原理,来解释以下问题:①对现实的感知,不同于现实本身,最多也只能接近现实,因为感觉器官的功能有限,不可能完全反映现实,在病态的情况下尤其如此;②对感知的解释依赖于认知过程,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以及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容易出错,任何生理、心理问题都可影响认知过程。 

认知疗法一般分为四个治疗过程
  (1)建立求助的动机:于此过程中,要认识适应不良的认知—情感—行为类型。病人和治疗医师对其问题达成认知解释上意见的统一;对不良表现给予解释并且估计矫正所能达到的预期结果。比如,可让病人自我监测思维、情感和行为,治疗医师给予指导、说明和认知示范等。
  (2)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于此过程中,要使病人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来替代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比如,治疗医师指导病人广泛应用新的认知和行为。
  (3)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于此过程中,要让病人练习将新的认知模式用到社会情境之中,取代原有的认知模式。比如,可使病人先用想象方式来练习处理问题或模拟一定的情境或在一定条件下让病人以实际经历进行训练。
  (4)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于此过程中,作为新认知和训练的结果,要求病人重新评价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在处理认识和情境中的作用。比如,在练习过程中,让病人自我监察行为和认知。
    认知疗法不同于传统的行为疗法,因为它不仅重视适应不良性行为的矫正,而且更重视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和谐。同时,认知疗法也不同于传统的内省疗法或精神分析,因为它重视目前病人的认知对其心身的影响,即重视意识中的事件而不是无意识。内省疗法则重视既往经历特别是童年经历对目前问题的影响,重视无意识而忽略意识中的事件。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医生的任务就是与病人共同找出这些适应不良性认知,并提供“学习”或训练方法矫正这些认知,使病人的认知更接近现实和实际。随着不良认知的矫正,病人的心理障碍亦逐步好转。  系统脱敏疗法:其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即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还有交互抑制理论。由于在系统脱敏治疗过程中,心理咨询人员的鼓励、赞许对求助者的操作训练起着强化作用,使求助者在恐怖情境下仍保持放松,不再引起焦虑,这样,恐怖行为就会自然消退。换句话讲,心理咨询人员有步骤地让求助者在放松状态下想像以前曾引起他恐怖和回避的情境,逐步增加其耐受程度;由于处于放松状态,求助者一般不会出现回避行为,并且能直接体验到平静和放松的情绪,因而原先恐怖反应的强化因素被消除,这样经过反复多次以后,求助者的焦虑和回避行为就会逐步减退和削弱。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动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疗法。该理论认为,自我认知的歪曲,最初来自于重要意义的关系和人的评价。来访者的父母亲对她的学习成绩的严格要求以及师姐的经验之谈使她形成了对期中考试以及获得奖励的错误认知,来访者后来的焦虑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都与其错误的认知模式有关。来访者表现出来的认知模式主要有:选择性概括:成绩不好,就找不到好工作,就一切都完了。主观推断:“如果成绩不好,没有什么奖励,一切都完了”。选择性注意:过分注意考试,忽视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选择性的注意学习成绩和奖励给父母和找工作带来的影响,忽视个人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过分注意别人的负性和否定性评价,忽视积极的评价。自动思维:与学习成绩和奖励相关的自我否定,自我打击性的自动思维。核心信念是只有考试成绩好,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让父母满意。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要学习好,找到好工作。


      
最新评论
如何跳出传销圈套 
就是就是 
有意思! 
我们苦啊 
娱乐应有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全站搜索 资源下载

首页链接:心理在线

四川成都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copyright):成都情感驿站健康咨询有限公司(2000-2019蜀ICP备19010735)   

联系电话:028-87745275    13308032155  13340981705   邮箱:xlzxfw@126.com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七号西月大厦10楼 

Tags成都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专家 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