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变异很大,因此,仅仅统计学上的异常不能视为性心理障碍,人类的性有3种功能:生物学功能,即生殖功能;人生功能,即性体验是人生的一种重要生活体验,它对促进个人成长有重要作用,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或内容,给人带来快感和满足,体现人生的某种意义和价值;社会功能,即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功能,中国文化强调夫妻为人伦之首。健全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应该适当而和谐地完成上述3种功能。 在临床精神病学实践中,性心理障碍的定义或诊断标准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性行为有不同的评价。即使是同一社会、同一文化背景,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至今还没有衡量性行为正常或异常的绝对标准。区别只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一般认为,凡符合某一社会文化的规范、法律,以及生物学需要的性行为,被视为正常范围内的性行为。也就是说,那些不指向性交、不导致生殖或种系繁衍的性心理或性行为,以及使性伴及本人遭受伤害与痛苦的性心理或性行为。均属于异常。出现异常的性行为不一定表示存在性变态。那些为了变换性活动方式而偶尔进行的、尝试性的异常性行为,或者由于条件所限没有机会接触异性,性欲暂时得不到发泄而进行的异常性行为,如肛交、兽奸症、搞同性恋行为,不应归入性变态之列。某种宗教仪式要求祭司与动物性交,而祭司平时并没有这种癖好,也不能认为是性变态。只有成了习惯,变成了癖好,才能考虑是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不包括单纯表现为性欲亢进或减退的性功能障碍。性心理障碍者的一般精神活动无明显异常。
类型 性心理障碍主要分为:①性身份障碍:又分为性别改变症、双重角色异装症和童年性身份障碍3种。②性偏好障碍:主要有恋物症、恋物性异装症、窥阴症、恋童症、兽奸症、施虐症、受虐症、挨擦症、性窒息症,以及电话秽语症,指通过电话对异性谈论色情内容(有时伴手淫)以满足性欲的行为;恋尸症,又称奸尸、恋尸狂,对死尸发泄性欲的病态性行为;嗜尿症,即爱饮自己小便或观察别人撤尿的症状,以引起性快感;嗜粪症,对自己的粪便有特殊癖好,并导致性快感的行为等。③性取向障碍:主要有同性恋、双性恋。至于那些无法确定自己的性取向,搞不清自己是异性恋、同性恋还是双性恋者,称为性成熟障碍。
导致因素 性心理障碍的原因仍有待于深入探讨,目前认为是生物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学因素 实验证明,染色体的异常,尤其是性染色体的异常,影响了胚胎发育时的性激素水平,从而造成性身份障碍以及性偏好障碍。临床观察,不少大脑颞叶病变的病人伴有变态的性行为。如轻度颞叶损害的病人,可不表现出智力缺损或精神病性障碍,却呈露阴症、恋物症、性施受虐症等表现。此外,某些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老年性痴呆等,可伴有性变态行为。有人调查单、双卵双生子中的同性恋发生率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单卵者明显高于双卵者,说明同性恋与遗传因素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 精神动力学理论认为,性变态是性心理发育过程中异性恋发展遭受失败,被阻于儿童的早期阶段。通常是男性,来源于儿童早期的恋母情结时的阉割焦虑和分离焦虑,如母爱被剥夺、遭受遗弃等。这种压抑有潜意识中的幼儿性欲,如果冲破压抑而直接地在意识的行动中表现出来,便成为性变态,如露阴症、窥阴症、挨擦症、恋物症等。因此,S.弗洛伊德说:“变态的性生活就是儿童的性生活。”行为主义学说主张学习的理论,认为只有性乐高潮是天生的、非条件的,其他均是学习而获得的,性活动的偏好也不例外。如某人在年轻时曾通过浴室门上的锁孔窥视女人的裸浴。由于锁孔狭小,只能看到女人的鞋袜和一部分身体,造成他将这些物品与性兴奋结合而形成条件联系。以后这些刺激物单独出现时,即可引起性反应,达到性兴奋,从而形成了此人的恋物症。
在心理社会因素中,儿时的家庭环境与教育也起重要的作用:被双亲作异性对待、作异性装扮;双亲性活动不检点;双亲与异性子女同睡、同浴的时间过长;被成年人性玩弄;过早地接触淫秽作品,均可以造成日后的性变态。生活事件,如恋爱上遭受挫折、婚姻的不满意、家庭气氛紧张、事业的不顺利等,也均可造成性行为上的变态。此外,某些人格,如内向、怕羞、孤僻、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等,更易产生性变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