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初步调查,发现有为数不菲的学生存有厌学情绪,私立高校尤甚,只是各校人数多寡、程度不同罢了。笔者无力回天,仅就厌学根源“望、闻、问、切”,以冀就教于政府主管及教育专家,并尽快制定纠错措施,以达防止蔓延、泛滥之目的。
一、因摆错自己位置而厌学
如今,广大的大学生把自己摆错了位置,不认为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错位思想是造成广大大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毫不讳言,建国后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所以,凡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律由国家承包分配工作。不仅如此,纵然中专毕业生,不论好歹,国家也一律分配工作,且俱享受干部待遇,十分风光。然而,跨入21世纪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好转,文化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猛增,已不再是民众心目中的“高尖端人才”。1999年,上海率先推出了国家对大学毕业生不再承担分配工作的政策,全部推向市场,自主择业。继之,各地纷纷响应。从此,大学生、研究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毋庸置疑,这是国家在新形势下一项重大改革措施,于国于民,大有裨益。然而,因此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往昔,大学校门确实难进,一个省也没有几所大学。且不说严格的政治审查程序,单就文化考试丝毫不亚于科举时代的会试、殿试。然而,学生一旦进了大学校门,不出一学期,在部分学生的头脑中“60分万岁”的陋习便开始萌芽、生根。因为,各门功课只要及格,毕业后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工作,皆大欢喜。毫不讳言,相当多的本科毕业生名、实相差甚远,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一陋习沿袭至今,大有愈演愈烈的潮头。对此,竟有学生才子编成了顺口溜,说什么“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少一分流泪”。如今,有司视学生人数“通过率”的多寡为衡量学校优劣的标准,学生视各科通过率为救命稻草。因此,部分教师以此谋取私利,学生乐此不彼。现今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现在的大学生的水平相当于过去的高中生”,乃至以此类推。固然,这种说法未免有失偏颇,不过也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以往国家全部承包分配工作产生的后果,其危害之深亦可略见一斑。
人类群体如同一个人的手,像大拇指那么粗的只占极少数。高尖端人才莫说占不到百分之二十,恐怕连10℅也占不到,毫无疑问,中等人占了90℅以上。一个人受过高等教育,并不意味着他就是高尖端人才。不过,高尖端人才未受过高等教育者则微乎其微。在欧美众文明、先进的国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非常普遍。所以,人家的国民整体素质就是高。近几年,我国私立大学如同雨后春笋,遍地皆是。这无疑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良好措施。这样看来,说普通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绝大多数高尖端人才都是由普通劳动者经过艰苦地拼搏而炼就的,决不是在网吧、酒吧、舞厅、溜冰场等娱乐场所里泡出来的!
由此观之,大学生摆错自己的位置,是造成大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因此,国家将人才市场化的措施是十分正确的。它不仅是推动大学生前进的动力,还督促他们改变了人生观,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利国利己,一举多得!
二、因选择专业不当而厌学
既然国家不再承包对大学生的分配任务,那么,大学生应该有了学习的动力了吧?但事实并非如此。笔者从网上公示的资料中获悉,某国办大学就“兴趣和动力”、“方式和习惯”、“自我管理能力”三个方面对在校生进行书面测试,调查结果令人大为震惊,数字显示:约10℅——20℅的学生严重厌学;60℅——80℅的学生轻度厌学。这样看来,“头悬梁”、“锥刺股”的学生实在寥寥无几!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从2009年年初该校调查的情况得知,约有80℅以上的学生是被调剂安排到现读专业的。尽管学校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外乎一个利益问题。当然,学校的利益是第一位的,校方根本不会考虑学生的感受、利益!这岂不是赶着鸭巴子上架?学生被逼无奈,去学他们根本不愿意学习的专业,要说不厌学岂不是不正常了?这是人为制造的混乱!人为制造的学生厌学情绪!这板子应该狠狠地打在学校领导人的屁股上!
如今,学生选择专业的自由度是非常有限的,转换专业机会少,限制多,阻力大,成本高,手续繁杂,简直比登天还难!由于学校调剂学生改选自己不热爱的专业,结果造成广大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三、因庸师水平低下而厌学
造成大学生厌学的另一原因是庸师讲学水平低下。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固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是,与学生在校时厌学,致使专业水平低下,工作能力平平是密切相关的。说句公道话,我们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不愿学习,庸师、劣师是造成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文中,韩愈已把教师的责任说得十分清楚。这几年,在公办大学里,青年教师千方百计忙于撰写、发表论文。究其原因,只要有了像样的论文,便有了一切。试想,他们能拿出多少精力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呢?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教师把学生仅仅领到校区驻地(客观地讲,仅有此能力而已),学生修行起来怎不耗费巨大的力气?焉有不厌学的道理?再者,这些年教授、副教授也贬值了,凡是文革前的本科毕业生,无论有无像样的论文、专著,一律赠以副教授、教授学衔,以此解决他们的薪俸、住房等实际待遇问题。迨至授课,与刚刚留校的优秀毕业生不相上下,无怪乎学生管他们称作“叫兽”了。话得说回来,他们也都是受害者。他们中的多数人,当年留校任教时可谓佼佼者,原本是想有所作为的。然而,十年“文革”,纵然不游街示众,也是惶惶不可终日,哪有胆量再去走“白专”道路?哪有心绪再去钻研学问?迨至“文革”结束,已是早生华发,当时的小伙子,也成了中、老年人,一生毫无建树,泯然众人矣!说句实在话,学生对这些“大家”的授课水平实在难以恭维,实在令人难以领情。再者,这几年全国各地的学校兴起了一阵阵“升格”风,中专升专科,专科升本科,学院升级为大学。前一阵子,为了争夺生源,各学校都在不惜血本忙活升格、晋级,争先恐后拔高,好不热闹!对此,有识之士戏称其为“吃抻面”,看看谁家道号深,抻得长?当然,这是一些表面现象,实质还是经济利益一马当先。
说来,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人人都干得了的事。如同明清官场,许多状元、榜眼、探花、进士,虽说满腹经纶,但不会做官。毫不讳言,有不少只会做薛蟠、杨衙内体诗的蠢材,却深谙为官之道(为官之道不外乎:无本的——吹、拍、顺、溜;有本的——红、黄二门),有的人还直迁至封疆、阁臣,封侯拜相。教学也是这样。众所周知,著名散文大家沈从文、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等均不擅长讲学,说句大不敬的话,诸君不是称职的教师。但是,他们是杰出的尖端人才!俗话说“茶壶煮饺子”,是的,确实有不少人肚里有东西,可就是倒不出来。一名优秀的教师恰恰相反,不仅肚里有真才实学,更重要的是在讲坛上表达出来。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必须用最少的语言讲明最深刻的道理!而且,使受教者完全掌握你所传授的核心知识,并有所创新!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
在私立高校,庸师、劣师更是随处可见,问题更为突出。这些办学人大都以赢利为目的,一方面收取高额的学杂费,一方面廉价聘用新近毕业的大学生或中学退休、内退、离职、跳槽的教师任教或充当行政领导,他们的教学、管理水平可想而知!人们常用“照本宣科”讥讽水平底下的教师,殊不知这还是好的,更有甚者,还有不少教师将知识教错了,所幸这些学生大都基础很差,根本不知对错,蒙在鼓里尚且不知。说来,学生也很有办法对付教师。他们大都采取逃课、上网、睡觉、打闹、看小说、玩手机、玩MP3等方式打发形如坐监的课堂时间。
毫不讳言,私立高校为了招生,也聘请了少数国办高校在职或退休的正、副教授和厂企高级工程师到校做专职或兼职教师、客座教授,有的甚至聘请几名到中国来混饭吃的洋人做教头,那不过是个幌子罢了。私立高校多用此种种虚假宣传来达到招生的目的,那些无知的家长、学生,自投其彀者比比皆是。迨至入彀,大呼上当,然为时晚矣!
由此观之,庸师、劣师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之一大根源。
四、因课程设置不科学而厌学
人们一提到大学生厌恶公共必修课,许多人总是以卫道士的面孔斥责学生,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上说话呢?我们为什么不说我们的教育制度、课程设置存在严重问题呢?如今,在大学里,包括全国最知名的大学,课程设置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首先,看看学生们必修的那一大堆公共课程,凡是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这是硬指标,不学不行!不学也得学!你不学来他不管饭啊!无需冗述。大学生厌学公共课是很普遍的现象,对这些关乎到他们命运的硬行课程为什么如此厌恶呢?说白了还是个教育制度问题。如果,学生不是因为诸多禁忌,这些公共课教室前定会门庭罗雀。那么,学生对专业课、选修课就不厌学了吗?也未必尽然。为此,学生编了几段顺口溜:“必修课想逃——不敢;专业课选逃——试点(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选修课全逃——坦然!”由此,可略见一斑。
综上所述,大学生厌学是普遍的现象,并非少数人的问题。对此,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妨参照欧美文明昌盛国家的教育理念、方针、政策,尽快制定、颁布行之有效的深得人心的教育政策,亡羊补牢,谓之不迟!笔者再三吁请诸位有识之士:人人以革命的名义,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后代子孙,拿起笔来,敦请有司尽快改革教育制度!各大学校长,各私立办学教育家,理宜在职权范围内,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一切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学习真实本领,以求谋生出路!
成都心理咨询中心:028-87745275
|